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反洗钱集萃 > 【捷软反洗钱】看系列
2025年第一季度反洗钱监管处罚分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9y1RZFojQOc2qez1xxw8w
【捷软反洗钱】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分行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反洗钱相关行政处罚数据,从地域、行业、处罚原因、个人处罚四个维度分析,厘清检查重点和处罚痛点,作为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的注意要点。

一、2025年度第一季度处罚关注点
1、 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施行。2024年及以前未公布的检查处罚实际仍适用旧版法律标准,因此集中发布于2025年1月下旬公布——这解释了第一季度的统计出现多笔处罚时间为2024年12月30日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新法处罚额度相较于旧法有较大提升,【捷软反洗钱】会持续收集整理后续公布的处罚案例进行分析,为反洗钱同业了解监管处罚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2、 涉及反洗钱处罚的罚单数量192笔,罚款金额约1.69亿元。
3、 其中机构处罚金额的罚单数量64笔,罚款金额约1.66亿元,个人处罚金额的罚单数量128笔,罚款金额约382万元,双罚比例几乎达到100%。
4、 从统计结果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处罚数量和金额相较去年同期和2024年第四季度都有上升。
5、 2025年第一季度罚单数量和处罚金额均为银行业占比最大,银行业机构罚单数量57笔,占机构罚单数量的89.06%!处罚金额1.45亿元,占总处罚金额的87.59%!
6、 最大一笔反洗钱相关罚单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处罚中国某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没收违法所得487.594705万元,罚款4672.941544万元。
7、 在个人反洗钱罚单中,最大一笔个人反洗钱相关罚单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处罚深圳市盛某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罚金23.5万元。
8、 对于个人的反洗钱处罚,除了常规处罚管理层对象外,还对4名基层反洗钱员工开出了个人罚单,相较去年有明显增长趋势,另有9笔个人处罚(其中8笔处罚公告公布了被处罚人全名)没有明确处罚人工作岗位,需要引起反洗钱工作人员重视。

二、总体概览
总体情况: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对148家机构开出364张罚单,总罚款额约2.3亿元,其中对64家机构开出的192张罚单涉及反洗钱相关内容,涉及反洗钱的单位和个人双罚总额约1.69亿元。处罚涉及反洗钱的罚单金额占比约为73.4%,机构平均反洗钱处罚金额259万元,个人平均处罚金额2.9万元。
回顾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对49家机构开出的137张罚单涉及反洗钱相关内容,涉及反洗钱的单位和个人双罚总额7327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反洗钱监管处罚分析),同比24年第一季度数据情况,25年第一季度处罚有明显上升。
结合前八个季度的反洗钱罚单统计趋势图(为避免极值影响,2023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剔除了2家头部支付机构的大额处罚)可以看出,2025年第一季度反洗钱罚单数和处罚金额处于高位水平。

三、地域维度分析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各省的处罚金额分布如下图所示:
除人总行外反洗钱处罚机构数前三名的省级地域分别是:
浙江省,共开出29 张罚单,处罚8家机构,机构罚金共计约1771.2万元,平均221万元;处罚个人21人,个人罚金共计约70.6万元,平均约3.36万元;
北京市,共开出8张罚单,其中处罚4家机构,机构罚金共计约1615.8万元,平均403.9万元;处罚个人4人,个人罚金共计约45.9万元,平均11.47万元;
广东省,共开出6张罚单,其中处罚3家机构,机构罚金共计约1195.17万元,平均约384万元;处罚个人3人,个人罚金共计约41.5万元,平均13.83万元;
广东省基本每个季度都在处罚较多的榜单上,反洗钱监管检查力度较大。具体信息见下表(以省级地域汇总涉及反洗钱罚单的数量降序排列):

四、行业维度分析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反洗钱处罚金额机构行业分布情况如下表统计:
本季度央行开出的罚单包含银行业、支付机构和证券公司,从反洗钱处罚数量来看,银行业位居第一,是监管检查的主要目标。从平均处罚金额来看,人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的平均金额高于银行业和平均值。

4.1银行业
银行业有57家银行受到反洗钱处罚,处罚金额约1.45亿元,平均处罚金额约225万,相比于2024年度平均水平,平均处罚金额上升明显。从2025年第一季度罚单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罚单数量明显多于其他行业,是央行落实风险为本的监管思路的体现。
反洗钱处罚银行类型分布可以看出,本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处罚金额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同时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有大额罚单的存在,导致平均罚单金额较过去有明显上升,总体罚单数量也较多,相对来说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处罚压力较大,值得关注。
银行业处罚金额较大名的典型案例详见下表(涉及反洗钱处罚内容已经进行标红处理)。

4.2支付机构
支付机构有6家受到了反洗钱处罚。从金额上来看,支付机构收到的平均处罚金额较大。处罚金额超过500万的典型案例详见下表(涉及反洗钱处罚内容已经进行标红处理)。

4.3证券业
证券期货业有1家机构受到了处罚,处罚金额195万元。证券业反洗钱处罚数量相对较少,但处罚理由和反洗钱高度相关,处罚案例详见下表(涉及反洗钱处罚内容已经进行标红处理)。


五、反洗钱处罚原因分析

【捷软反洗钱】将以反洗钱的罚单为样本,进行处罚原因定量分析,尝试分析不同处罚原因的被检查并处罚的风险程度。
总体来说,从罚单数和罚款金额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的违规行为前三项为“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和报送”,“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此三项一直为监管处罚的重点,值得金融机构关注。

5.1客户身份识别-131次
客户身份识别,包括“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持续识别客户”等原因,是反洗钱处罚中最常见的处罚原因,出现131次,涉及43个机构,平均机构罚金约为346.51万元,涉及88个个人,平均个人处罚金额3.17万元。从处罚的数量来看,义务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石,这项工作出问题,机构其他反洗钱工作很容易存在系统性的风险,导致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身份识别的处罚理由包括“未按规定对高风险客户采取强化识别措施”等反洗钱法规要求,山西某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单独因此理由被罚款50万元,连带2名高级管理层和1名部门领导收到个人处罚。

5.2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和报送-44次
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和报送,包括“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报告填报错误、报送不及时”,“对异常交易进行人工分析、识别,排除理由不合理”等原因。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44次,涉及17个机构,机构平均处罚金额609.43万元,涉及27个个人,个人平均处罚金额6.28万元。

5.3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45次
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包括“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原因,也是央行重点处罚原因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45次,涉及19个机构,机构平均处罚金额688.18万元,涉及26个个人,个人平均处罚金额3.70万元。

5.4客户信息及交易信息保存-11次
客户信息及交易信息保存,包括“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等原因,2025年第一季度出11次,涉及6个机构,平均处罚金额为1537.16万元,连带个人5人,平均罚款金额9.32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市盛某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关联的个人处罚并未因此理由对个人进一步处罚。

5.5违反反洗钱规定-8次
违反反洗钱规定,包括“违反反洗钱法律法规”等原因,2025年第一季度出8次,涉及4个机构,平均处罚金额为77.4万元,连带个人4人,平均罚款金额3万元。此类处罚没有注明具体处罚原因。

六、个人处罚分析
6.1个人处罚部门分布
目前,“双罚”已经全面落实在了反洗钱行政处罚之中,针对机构的反洗钱罚单都会伴随个人罚单,并且公布姓名、职务信息等个人资料,惩戒警示的效果要远大于仅罚金处罚。总体来说,2025年第一季度个人处罚128笔,其中高级管理层处罚48笔,部门级管理层处罚67笔,员工或者职务不明处罚13笔,总共涉及金额382.25万元,平均每笔罚单2.99万元,平均处罚金额和去年基本持平。
根据捷软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128笔机构处罚决议中,连带着对48位高级管理层和67位部门级管理层反洗钱工作人员下达了处罚决定书,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监管机构对一线反洗钱工作人员做出4例处罚决定,并且平均处罚金额高达4.13万元,其中以“对中国某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违法行为负有责任:1.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2.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3.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处罚原因对中国某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控合规监督部高级专家罚款10.5万元,值得一线工作人员关注。

6.2个人处罚职务分析
高级管理层处罚-48位
高级管理层的处罚对象包括董事长、行长、主任、总经理等与机构反洗钱工作相关的公司高层。根据捷软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64笔机构处罚决议中,连带着对48位高级管理层下达了个人处罚决定书,覆盖比高达75%左右,相比于2024年高管处罚数量占比持续增加,同时平均处罚金额也有增加。
部门级管理层及以下处罚-67位
部门级管理层的处罚对象包括反洗钱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
从平均处罚金额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反洗钱管理部门处罚占比相比去年基本持平。从处罚数量来看,运营部门管理层个人处罚数量明显比其他部门多。在日常工作中,反洗钱管理部门制定公司反洗钱规章制度,运营部门负责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等反洗钱日常基础性工作,都是监管主要关注的目标。

七:总结与建议
从同比和环比数据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处罚数量都有所上升,银行业仍然是监管检查和处罚的重点行业。处罚重点仍在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报告、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重点领域。
本文希望从监管处罚的视角,帮助义务机构去理解监管部门“风险为本”的管控思路、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内部反洗钱工作的分工协作,对义务机构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给与启示,帮助义务机构了解检查要求,规避因反洗钱处罚带来的经济和声誉风险。
2025年1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实施。新反洗钱法处罚力度进一步与国际要求接轨,对国内义务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捷软反洗钱】将持续关注监管处罚信息,并分享从业人员。但反洗钱工作并非仅仅为了规避处罚,义务机构的工作思路应从被动应对监管转变为主动勤勉尽责,真正落实基于风险的反洗钱工作原则。


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分行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处罚信息大部分为联合检查的罚单,一份处罚意见书可能包括反洗钱、征信管理、支付结算管理、人民币管理等多条受罚因素,细节划分并未公布。故【捷软反洗钱】本文统计口径为:人民银行罚单中出现任何一项涉及反洗钱相关内容时,则将此罚单认定为“涉及反洗钱处罚”,并将其处罚总金额纳入统计。【捷软反洗钱】建议,反洗钱从业人员正式使用数据时,请参考官方口径,如人民银行年报、人民银行反洗钱年报等,民间第三方的统计数据由于无法根据具体的处罚事项进行拆分,其统计的处罚金额通常会高于官方口径,仅供从业人员了解监管处罚趋势。
本文统计时间为2025年4月,由于涉及到跨年的数据,部分公布时间在2025年1月8日以后,但实际处罚日期为2024年的罚单,将被统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例如【银罚决字[2024]31号】的处罚时间2024年12月30日,但是公布时间为2025年1月27日,并未统计在2024年处罚分析文章中(【年度重磅】2024年反洗钱监管处罚分析),故被统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 各民间机构统计口径存在不一致,请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文转发。保护原创,侵权必究。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微信号|捷软反洗钱
新浪微博|捷软反洗钱

加入我们:
【捷软反洗钱】自2008年起,深耕反洗钱领域,提供反洗钱系统建设、咨询和培训服务。欢迎加入【反洗钱专业交流群】!研讨政策理解、实操经验、案例模型、系统功能建议等。入群请加管理员微信:15611184130。




捷软反洗钱专刊

15611184130

(免长途通话费)

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捷软产品
银行反洗钱
支付机构反洗钱
信托反洗钱
互联网金融反洗钱
房地产反洗钱
反欺诈
大数据征信
联系我们
网 址:www.agilecentury.com
电子邮箱:service@agilecentury.com
传 真:010-82893318转816
企业愿景:发现数据中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