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23》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国际评估、制度建设、监管升级、犯罪打击、监测分析、部际合作、国际反洗钱合作、宣传培训的重大进展。以下为报告核心要点提炼:
一、第四轮反洗钱国际评估完成,积极部署第五轮评估
1.第四轮FATF评估通过后,40项合规性指标达标数从22项提升至31项,获国际认可。
2.针对2025—2027年评估制定迎评方案,应对国际标准调整。
二、反洗钱制度体系加速完善
1.积极推动《反洗钱法(修订草案)》提请国务院审议,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修订草案)》—2025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
2.受益所有人制度落地,推动完成《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办法》审批,完善《受益所有人备案指南》—2024年11月1日已施行。
3.数字人民币监管专项指引出台,填补新兴领域反洗钱规则空白。
三、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1.风险为本转型,发布《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指引(试行)》,实施差异化监管。
2.共开展执法检查275次,完成对392家义务机构处罚,监管走访共计4876次。
3.起草《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稳步推进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2025年4月3日公开征求意见
四、监测分析能力升级
1.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在反腐败、反恐、扫黑除恶、反赌、反诈、反走私、金融风险整治等专项机制和专项行动工作中精准发力,积极提升金融情报质效,协助执法机关破获一批洗钱、虚开骗税、非法经营等重大案件。
2.拓展反洗钱数据来源至22个行业,共4428家机构。
3.推动将数字人民币等新兴业务纳入数据报送范围。—2024年9月对反洗钱报送接口规范进行调整。
4.2023年,依托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优化升级,正式启用线上统计报表系统功能,按照统一口径发布监测分析业务和管理统计数据,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质效。
五、打击犯罪成效显著
1.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共接收可疑交易报告422.35万份,提供各类金融情报24680批次。—202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97.1万份及17468批次,同比增长显著。
2.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洗钱犯罪案件33440起49471人;提起公诉90738起144358人。
3.全国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洗钱案件80142起、生效判决129658人。
六、部际协同合力推进反洗钱工作
1.各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执行《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及《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任务分解表》,为保障国家安全与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撰写《中国洗钱类型分析报告(2023)》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洗钱专题分析报告》,为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预防、打击洗钱犯罪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七、国际反洗钱合作纵深推进
1.在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中推动犯罪资产追缴、虚拟资产监管等规则修订,主办欧亚反洗钱组织(EAG)三亚全会,吸引29国300名代表参会。
2.与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金融情报交换机制,2023年接收境外情报416份,发出国际协查139份,为追逃追赃提供关键支持。
八、反洗钱宣传培训全覆盖
1.在“3·15消费者权益日”“5·15打击经济犯罪日”等节点开展反洗钱宣传,覆盖超千万人次。
2.组织3000余人次参加反洗钱远程培训,发布《反洗钱实务》期刊12期,提升从业人员风险防控技能。
原文链接:http://www.pbc.gov.cn/fanxiqianju/resource/cms/2025/04/2025040914154223843.pdf